![]() |
當前位置: 首頁 > 新聞動態 >正文 |
【行業知識】全國各省礦產資源分布情況(2) |
發表于:2020-04-09 11:11:17 |
江蘇 江蘇省礦產的礦床成因類型較多,主要有沉積礦床、巖漿期后熱液礦床、接觸交代礦床和變質礦床四大類,其次有火山(潛火山)熱液礦床、熱液蝕變礦床、風化礦床等三大類,巖漿礦床和偉晶巖礦床極少。金屬礦產以接觸交代礦床、巖漿期后熱液礦床和火山熱掖礦床為主,燃料礦產均屬沉積礦床,非金屬礦產絕大部分為沉積礦床、變質礦床和熱液蝕變礦床。 全省已發現礦產109 種,礦床(點) 1406 個。經探明儲量的有68 種,礦床(井田) 433個,其中大型礦床51 個,中型礦床96 個,小型礦床286 個。主要礦產有:煤、石油、鐵、銅、鉛、鋅、銀、鍶。 江西 在全國已發現的164 種礦產中,江西省已發現137 種,包括有色金屬、黑色金屬、貴金屬、稀有、稀土金屬礦產;冶金輔助原料、化工原料、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屬礦產;固體燃料、水資源、醫療保健用礦產等,門類齊全。 在全省已探明具有工業價值的937 處礦產地中,屬大型礦床規模的有100 處,中型的有150 余處。 在江西省礦產資源中,伴(共)生有用組分豐富,在探明儲量居全國第一至第五位的15 種金屬礦產中,以伴(共)生礦產形式存在的就有12 種,且主要集中在銅、鎢和鉭鈮礦床中。 遼寧 遼寧省已發現礦產的種類110 多種,探明儲量的有66 種。能源、黑色金屬及冶金輔助原料、有色金屬及貴金屬、化工原料、建材及其它非金屬,五大門類礦產的種類基本齊全,而且儲量豐富,尤其是發展現代工業需要的大宗礦產資源得天獨厚,是全國具有這種優勢的少數省份之一。
內蒙古 內蒙古地域遼闊,地殼上的主要地質事件在該地區均有遺跡,各世代地層分布齊全,巖漿活動強烈,地質構造運動復雜多變,從而構成了祖國北方大地上形成各類礦產的極為有利地區。 全區共發現礦產128 種。其中探明一定儲量的礦種為72 種(按亞種劃分為83 種) ,礦產地達786 處,若包括共生或伴生礦種可達978 處。其中鈮、稀土、鋯、冰洲石、煤、鉻、鉭、螢石、石膏、芒硝和天然堿等礦產探明儲量列全國各省之前列,尤其稀土礦產不但列全國之首,而且還是世界之冠。 寧夏 寧夏回族自治區地處中國西北東部,位于黃河中上游地區,本區屬中國東、西部不同性質的地質構造單元交匯地區。地層發育齊全,巖漿活動微弱,地質構造復雜,能源及非金屬礦產豐富。煤、石膏、石灰巖、硅石、粘土、白云巖等礦產是本區的優勢資源。 全區己發現礦產50 種,約占全國已發現的162 種礦產的三分之一。具有探明儲量(部分礦種為遠景儲量)的礦產38 種。 全區已發現各類礦產地300 處,其中大型礦床53 處,中、小型礦床179 處;探明儲量的礦產地計91 處,其中燃料礦產57 處,金屬礦產7 處,非金屬礦產27 處;儲量規模屬大、中型的有58 處,其中煤38 處(以井田計) ,非金屬礦產18 處,石油2 處。 青海 全省累計發現各類礦產119 種,具有一定價值的礦床和礦點1400 余處,經省(或全國)礦產儲量委員會和有關主管部門審批編入全省(全國)礦產儲量表的礦產有79 種,計有礦區(井田) 272 處。 在青海省礦產儲量表上的各種礦產保有儲量在全國名列前10 位的有47 種,即:
山東 境域內地層基本齊全,巖漿巖多樣,變質巖發育,構造復雜,具有良好的成礦地質條件,礦產資源比較豐富。已發現礦產130 種,探明儲量的礦產74 種,其中58 種(包括亞礦種,下同)礦產保有儲量在全國居前10 位以內。 已發現礦產地2788 處,探明儲量的礦產地1025 處,探明礦石總量達883 億噸;查明地下水天然資源量180 億立方米/年,可采資摞量158 億立方米/年。
山西 山西省因地處太行山之西而得名。春秋時期屬晉國,故簡稱晉。在這片15. 6 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人杰地靈,物華天寶,礦產資源豐富,開采歷史悠久,早以"煤鐵之鄉"聞名中外,為享譽全國的資源大省。 全省已發現的礦產達115 種,其中已探明并列入"山西省礦產儲量表"的有58 種,礦產地765 處。與全國同類礦產相比,保有儲量居全國首位的有煤、鋁土礦、鐵、耐火粘土等共8 種。 在國民經濟建設中具有重要意義的支柱性礦產有煤、鋁土礦、鐵、銅、耐火粘土、芒硝、硫鐵礦、石膏、石灰巖和金等10 種。此外,還有一批優勢礦產和具有潛在優勢的礦產,如煤層氣、銀、鉛、鋅、錳、金紅石及沸石、膨潤土、珍珠巖、石墨、建筑石材等。這些礦產將在全省經濟建設和滿足工農業生產需要,以及外貿出口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。 陜西 在大地構造上,陜西省地跨我國三大地質構造單元——中朝準地臺、秦嶺裙皺系和揚子準地臺。復雜的地質構造和強烈的巖漿活動及沉積、變質地質作用,造就了本省豐富多彩的礦產資源。 全省已發現礦產135 種(包括各類固體礦產和石油、天然氣、地熱、礦泉水、地下水) ,有探明儲量的92 種,礦產地563 處(未含地下水) ,其中大、中型礦產地277 處。在已探明的礦產中,保有儲量居全國前十位的有58 種。 四川 四川省在已探明有儲量的87 種礦產中,以獨具特色的10 種礦產著稱于世。這10 種礦產是:巖漿型釩鈦磁鐵礦,沉積型什邡式磷塊巖及硫磷鋁鍶礦, 川南硫鐵礦,重慶地區天青石礦, 川西鈣芒硝礦, 川 中、川 南、川 東巖鹽礦,偉晶巖型鋰輝礦,輕稀土(氟碳鈰礦) ,白云母礦,長纖維石棉礦。這類礦產規模大、易采選,是本省發展礦業的優勢礦產。
西藏 西藏自治區是我國土地面積較大的自治區。這里經歷了多期次強烈的地亮運動,地質構造復雜,巖漿活動頻繁,成礦作用多種多樣,礦產資源十分豐富。據初步統計,已發現礦產94 種、礦產地2000 余處。 己探明一定儲量的礦產有46 種、礦產地164 處。在這46 種礦產中:
新疆 新疆地域遼闊,礦產資源豐富,自古就有"金玉之邦"的美稱,三山都產寶,三盆聚油煤。新疆的礦產具有礦種多、分布廣、配套比較齊全、潛在資源量大的特點。新疆地域遼闊,礦產資源豐富,自古就有"金玉之邦"的美稱,三山都產寶,三盆聚油煤。新疆的礦產具有礦種多、分布廣、配套比較齊全、潛在資源量大的特點。 根據礦種性質和用途不同可分12 個礦組,各組礦種如下:
云南 云南省礦產資源豐富,是我國的資源大省之一。全省已建立國有礦山286 座,鄉鎮及個體礦山10578 個,年礦石采掘量18028 萬噸,年礦業產值近百億元。 全省已發現可供利用的礦產137 種,其中探明儲量的有92 種。在探明儲量的礦產中有48 種居全國前10 位,其中有7 種礦產居第一位。近三年來,云南省新發現礦產地93 處,其中可供作詳查基地的58 處,在黃金、白銀礦產勘查以及錫、鍺等傳統優勢礦產和稀有礦產勘查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。 浙江 全省已發現的礦產達113 種,其中巳探明儲量并列入浙江省礦產儲量表的礦種有65 種,包括:
已探明儲量的礦區535 個,其中燃料礦產礦區119 個,金屬礦礦區124 個,非金屬礦礦區292 個。 非金屬礦產是浙江省優勢礦產,其中化工灰巖、建材礦產均位居全國前列,鉛鋅、鉬礦儲量亦較豐富,是浙江省潛在優勢礦產。 |
|
|